D.M,J.O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

直观地说,会计工作就是做账。然而一张帐目纵使做得再大再全也不能涵盖所有信息,反而因为牵扯太多顾此失彼丢掉了重点。会计学研究作用不同的各种账表本身也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说到底会计是反映经济活动信息的一种工作,然而怎样看待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信息,用怎样的概念去划分这些信息,殊为不易。因此这也造成了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三种基础报表。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依书中比方来说就是一张照片,将一个周期内的一切经济活动浓缩入一张资产负债表中。表的左栏是资产表,右栏是负债表。资产表主要包括存货和现金。这很合理,毕竟大多数企业是生产性的,企业的许多资产以实体形式存在。但是经济活动必然要求现金,所以现金项也是必不可少的。右栏负债栏则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这主要也是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产生的。公司的所有者以现金形式表面自己对公司的所有权,但所谓独木难支,偶尔借钱周转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引入负债项。大而化之的说法是这样的,但在每项里面都有许多小项,以下以词条形式列出:

资产负债表细项

## 资产
- 存货:以其对应的原料的价值做账
- 原材料:用来生产的产品的物质,以其购入价做账
- 产成品:产品,以原料价值做账(卖出去后得到的利益列入左栏“现金”与右栏“盈利”)
- 在产品:正在生产的产品
- 人工费用:按理说本条应该另行列出,但据本书所言人工费用是增加了存货的价值。所以人工费用应该从现金中减去相应的份额加到存货上

- 此处也看出某些怪异的地方。就是人工费用增加了存货的价值,从原材料变成存货,那价值肯定是变化了才对。但肯定不是仅仅变化了相应的人工成本。也许你用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概念,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可以推出这一点,但是在会计这个语境下,你用货币直接计量成本,价值怎么可能仅仅变化了相应的人工成本呢,那老板也不是做慈善的,真是这种情况早跑路了。要是产品卖不出老板甚至还会亏钱。这只能解释为,在资产负债表中必须保持左栏资产栏等于右栏负债栏。说到底会计还要讲求实用,能让人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检视,忽略点真实性也没什么。

- 应收账款:客户向会计的老板赊账
- 坏账:债权人收不回来的贷款,从应收账款里扣除。此时为保证左右栏平衡,右栏减少盈利。
- 待摊费用:如保险,保单被视为一种资产。有可能保险期横跨了几个会计周期,保单费用应当均摊到每个会计周期。这个“摊”的过程不是靠除以n后再记在每个周期里。待摊费用首先就是全额保费,但在每个会计周期的末尾都会被扣除平均的一部分,这就是“摊”的过程。此时为保证左右栏平衡,需在所有者权益项扣除“盈利”

## 负债
- 应付款项:老板赊账买东西欠的钱
- 应付票据:老板借钱,不以本金+利息度量,只算本金。票据和款项区别在于前者借钱,后者购物(只是赊了账)
- 利息:借钱都有利息,左栏从现金中扣除,右栏从盈利里扣除

## 所有者权益
- 初始投资:启动资金
- 留存收益:之前的会计周期积存下的利润。若本会计周期为第一会计周期则此项应为零
- 本周盈利:书上写成“本周”,不过本月本季本年应当都是对的,仅表示本会计周期的盈利

  • 折旧:折旧费项目在账面上以一恒定速率抵扣固定资产的价值,它是想在账面上表达出生产资料损耗带来的资产缩减。但此价值仅仅是账面价值,因为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有时还会让老旧的资产价格扬升,比如说你的某条老旧生产线是绝无仅有的,而它生产的产品又突然走俏。

利润表

既然资产负债表是照片,那它记录的只是一个断面一个瞬间。在两张“照片”之间那个流动的过程,我们用利润表来刻画。这里的公式是:
$$期初存货+原料采购-期末存货=毛利$$
$$毛利-费用=净利润$$

还有个区别就是权责发生制下编制的财报和收付实现制下编制的财报是很不一样的。权责发生制就是在交易“权责”产生时就记录入交易。通常交易是要用现金支付的,但是因为种种现实因素所以导致赊账欠款那也是常有的。但是这后一种交易受到债权债务链条的严格约束,“权责”分明。故而将后一种交易纳入会计的做账制叫做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则是只关注现金流量,赊账之类事务概不入账。一般来说我们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样公司看起来经营状况十分良好,比较容易博得投资者青睐。收付实现制主要是为了应对税务机关,收付实现制下盈利往往会缩水。或者你可以刻意在会计周期之末大肆购入原料生产产品,老板也就不用上那么多税了。当然,你在会计周期之末买入原料,下个周期的成本自然就会降下来,毕竟再买,买了太多卖不出去那也是亏的。于是当商品销售状况良好时利润会上升,税还是要照缴的。但是却是迟交的,这就叫延期缴税。迟则生变,货币往往是贬值的,贬值后,经营者原样上的税(假设经营状况稳定,商品价格不变,成本价格不变),真实价值就要下降,税务机关还是吃了暗亏。依书中所讲,美国只允许服务业采用收付实现制。大概是因为服务这东西不能凝结为产品以物质形式保存,不能搞周期末大肆购入原料,延期缴税这一套。但实际上灰色地带也是很多的:如培训公司主要提供服务,但也可能兼卖几本书。

为服务业活动做财务报表时可以刮除存货这一项,问题要简单一些。要强调的就是日常运营的花费被算成费用,和服务直接相关的花费被算作服务成本。而毛利=营业收入-服务成本,净利润=毛利-费用。计算方法上会有少许不同,此外到底和服务直接相关,还是和服务间接相关,其实很模糊。比方说推销员拉来一单生意,推销员本人就会有提成。在老板这边看来奖励员工的提成费用就要入账。那么推销员推销到底是在履行日常工作,所以和生意本身只有间接关系,应当算作费用;还是说推销员直接参与进了生意环节,应当属于服务成本呢。依书中所讲答案并不唯一,起码美国人的法律规定二者均可。

  • 从这里也看出会计里很多东西是约定俗成的,并不存在很一以贯之的逻辑在里面,这种约定俗成往往以法律的形式被规定下来。
利润表细项

- 销售收入
- 期初存货
- 期末存货
- 毛利
- 费用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
- 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为了应对收回债款这种情况。你如果用了权责发生制,利润表里是不会指出这笔进账出账到底是你欠别人的还是怎样,利润表只是单纯的记录。在抽象层面,确实也没必要记这么细,毕竟资产负债表只关注“资产”和“债务”;利润表也只是抽象地关注“利润”。但是搞清楚自己手上有多少现金当然是很有价值的,商业上的往来周旋都有赖于现金存量,发明一张现金流量表自然也是很有价值的。

现金流量表细项

- 现金的流入:拿到现金
- 购置存货的现金流出:买原料等等
- 购置固定资产的现金投资:购置厂房等等
- 费用的现金支付:租赁场地,交付人工工资等等
- 现金流量净额:这一会计周期中拢共有多少现金出入
- 期初现金余额:开始多少钱
- 期末现金余额:结束了多少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流量净额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后出法

现实中的市场是变动不居的,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可能发生变化。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如果他的某几项原料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他就必须在账目中关注这一点。原料随时在消耗,也随时在增添,如果搞不清楚这些原料应该以什么价格估值,那在处理存货价值、收益时就会出大问题。但是若说严丝合缝地将每批货物价格分别记账,做是可以做的,但是未免也太繁琐。在现实里会计往往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前者是个队列而后者是个栈。拿先进先出法(IFIO)来举例,顾名思义,就是先入账的原料也先被消耗,计算成本、毛利、存货价值等等时也依照最先的那批原料来记账。后进先出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说后面买入的原料在会计时被认为是最先消耗。注意,是“在会计时”,若我是一个生鲜销售商,我岂会在生产销售时“后进先出”?那样的话早先购入的生鲜一直在仓库里,早就烂了个干净,我要把裤头都给亏掉。所以先进先出或者后进先出都只是会计上的一种方法,它有个额外的好处就是能避税。商家可以通过对行情,通货情况,自身生产情况的研判主动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自己的净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盈利和现金

不能把盈利和利润划等号。盈利可说是历史上你曾拥有的所有现金的总和数量,但你很可能将其中的大多数用于扩张资产,因而它不代表你现在手里有的现金数量。商业的血液是现金,买进产品,购置资产,支付人员工资,用的都是现金。切不可将现金和盈利混为一谈。盈利高最多只能说明企业本身效益良好。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