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值与汇率

货币即是一般等价物,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度量其中一切商品。币值稳定就是指货币对商品的交换比例大致稳定。有时,稀缺、挤兑、炒作,都会使部分商品价格剧烈变动,这却与币值稳不稳定无关。币值不稳定指的是商品价格普遍地剧烈变化。汇率指的是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比例,汇率稳定就是指这一比例大致稳定。

币值稳定是好的,因为这样居民手里的票子就大致稳定,不会出现“票子毛了”的情况。那么“票子毛了”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还得从最早的交易说起,即物物交易:两个稀缺,两个富余,造成两个平均。然而,当我手中有物品A而并不很需要它,甲手中有物品B而也不很需要它时,我们都希望把它换成自己愿望的东西。若甲希望A而我不希望B,在物物交易的条件下,交易就无从发生。但我们会想:“总有人想要B吧,毕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确实,我也可以同意这场交换,拿到B,再去寻找某位想要B,又可以拿出我想要的东西的人。但其中风险不言自明,巨大的交易风险必须由我来承担。若是甲身上有一个我希望的物品C,那该多好啊,交易成本不就降下来了!这样的困境在物物交易的时代比比皆是,我们需求的是一个物品,所有人同样地喜欢它需要它——它也就成为一切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的实质。货币最早是贵金属,国家发行纸钞,只是发行一种凭证,一种可以兑换贵金属的凭证。在这个意义上纸钞是一张欠条,证明政府欠下了居民一定量的贵金属。终于可以回到“票子毛了”上了,如果每张纸钞都严格对应贵金属(金银本位),那当然不存在什么毛不毛的,贵金属就是绝对稳定的船锚。然而,政府凭借信用超发的部分“欠条”,给货币蒙上一丝不确定的阴影。因为社会上流通的货币越多,同等的货币可以度量的物品就越少——毕竟货币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度量。而政府超发货币的动机就是为了扩张政府本身。二战时各国政府扩充军备,疯狂超发货币,金本位也随之烟散。之后的货币完完全全以国家信用作保,成为最彻底的人造物。一个控制不好,就会“票子毛了”。

汇率稳定是好的,因为这样一国居民同另一国居民做生意的交易成本就会被压下去。通常的情况是这样的,甲国的物品以甲币度量,乙国的物品以乙币度量。我们说甲币对乙币升值,就是说同单位甲币能换到更多乙币。假设甲国某商家收到了乙国商家的订单,得到了一些乙币。此时甲币对乙币升值,也就是说这些乙币能换到的甲币更少了。毫无疑问,甲国商家亏了。而乙国商家赚了,因为甲国商家因为契约不得不做这亏本买卖,乙国商家四两拨千斤,买到了本买不到的产品。而甲国消费者以同等的甲币能换到更多的乙币,买到更多的乙国商品,甲国消费者赚了。所以我们说升值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货币贬值则反之。所以说汇率不稳定,会产生更多的交易风险(一些本会发生的交易不再发生),当然,交易风险不一定是平均分配的,但因为交易必须得到双方的同意,一方因为风险而终止交易,就会造成总福利的下降,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汇率的基础是币值。甲国生产率提高,国内有更多商品,若货币量不发生变化,则同量商品对应的货币量更少。在一定汇率的基础上且乙国生产率不变,乙国居民更愿意将乙国货币换成甲国货币。供过于求,造成甲国货币对乙国货币升值。也就是汇率发生变化。

这是汇率与币值大概的关系。当然,其中枝枝蔓蔓,同社会政治等等的牵扯又衍生出许多复杂的东西来。短短几段文字不能说尽一切奥妙。

《币值与汇率》上有1条评论

  1. 感受到了这份奥妙。本来这些概念我以为都是晦涩难懂的,没想到看这篇文章我立刻感觉,啊,原来是这样。
    啊今天就看到这里吧,饿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